曾协
省吏
中秋节古诗
描写海的诗句
环山樵
儿童古诗朗诵下载
关于中国的诗歌
谭意哥
段克己
沈唐
张鼎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
赵时奚
汪遵
壮志未酬
徐架阁
李昭象
商鞅 诗词
敦煌曲子
宫天挺
许大
张轸
卫光一
成鹫
秋分诗句
描写竹子的诗句
何承裕
铸剑的诗词
感激
应物
游次公
苦的
序文
描写花的古诗
游赏
呼文如
寄语 诗词
吴仁卿
古诗词大全
# 古诗大全 #
@ 王勃
@ 唐朝
@ 山水
@ 思乡
@ 思念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诗人:王勃 朝代:唐朝 浏览:2115
《山中(万里念将归)》
# 古诗大全 #
@ 纳兰性德
@ 清朝
@ 小学古诗
@ 写风
@ 山水
@ 思乡
@ 婉约
清初词人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
诗人:纳兰性德 朝代:清朝 浏览:2006
《长相思·山一程》
# 古诗大全 #
@ 崔颢
@ 唐朝
@ 唐诗三百首
@ 咏史怀古
@ 山水
【行经华阴】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2]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3]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4]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诗人:崔颢 朝代:唐朝 浏览:985
《行经华阴(岧峣太华俯咸京)》
# 古诗大全 #
@ 杜甫
@ 南北朝
@ 写景
@ 春天
@ 山水
@ 思乡
@ 组诗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描写出了暮春时的美丽景色,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
诗人:杜甫 朝代:南北朝 浏览:1795
《绝句二首·其二》
# 古诗大全 #
@ 李白
@ 唐朝
@ 山水
@ 写人
@ 组诗
李白从世俗的喧嚷中走出,来到山碧林翠的庐山屏风叠。“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就是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将行程添上几番神秘,几番秀气。诗人情感由豪放变成和缓,表现出“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的从自然而来,返归自然的艺术心态。所以他毫不晦隐地写道:“若恋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李腾空是唐相李林甫之女,她才智超人,
诗人:李白 朝代:唐朝 浏览:1460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 古诗大全 #
@ 戴叔伦
@ 南北朝
@ 春天
@ 写景
@ 山水
@ 地名
@ 民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诗人:戴叔伦 朝代:南北朝 浏览:3654
《兰溪棹歌》
# 古诗大全 #
@ 戴叔伦
@ 唐朝
@ 写景
@ 春天
@ 山水
@ 地名
@ 民歌
戴叔伦于公元780年(德宗建中元年)旧历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今属浙江)令,兰溪(又称兰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支流)在东阳附近,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创作的。 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题中“兰溪”,即婺州(今浙江金华)境内的兰溪江;棹是船桨,棹歌即船家摇桨时唱的歌。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
诗人:戴叔伦 朝代:唐朝 浏览:1291
《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
# 古诗大全 #
@ 戴叔伦
@ 唐朝
@ 山水
@ 思乡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诗人:戴叔伦 朝代:唐朝 浏览:1122
《题稚川山水(松下茅亭五月凉)》
# 古诗大全 #
@ 谢灵运
@ 南北代
@ 行舟
@ 生活
@ 写景
@ 山水
@ 愁思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二句突兀而起,立一诗总纲。“倦”、“难”二字最耐咀嚼,伏下了贯穿始终的主脉。诗人对日复一日的水行客宿已经厌倦,何以厌倦?因为风潮难于一一具说;亦即变幻不定,莫可理究,凶险难测。看来这是说的此行观感,推而广之,则又是多年旅程颠沛的总结;深而究之,更为隐隐仕仕,是是非非,宦海风波在诗人
诗人:谢灵运 朝代:南北代 浏览:4858
《入彭蠡湖口》
# 古诗大全 #
@ 李白
@ 唐朝
@ 山水
@ 黄河
@ 送别
此篇写黄河的奔腾冲泻之势及华山的峥嵘秀伟,运用神话传说,驰骋想象,使山河更带有神奇的色彩。 “西岳”两句。此诗开篇,就以“西岳峥嵘何壮哉”的突发唱叹,写华山的雄伟,起势宏远突兀,接着便展现登山远眺所见到的黄河之雄姿。接着四句写黄河。先写河的触山动地的汹涌澎湃之势,继写河的急流盘旋成涡,声如巨雷,最后写河水在
诗人:李白 朝代:唐朝 浏览:4941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末页
一周
月度
友情链接:
诗零网
名桩古诗词网